導讀:世界貿易組織14號結束了對中國的第四次貿易政策審議。審議結束后,中國代表團團長、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在日內瓦接受了中國記者的聯合采訪。他在采訪中表示,世貿成員對中國的重視程度“始料未及”。
商務部部長助理俞建華表示,世貿成員對中國如此高的重視程度是中方始料未及的,這表明世界對中國關注越來越多,中國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09年我們超過德國成為(世界)第一出口大國,(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的)分量明顯地提升了。與此同時,各國對我們政策的走向(也很關注),認為我們的政策不僅影響了我們本身,可能也會影響到中小經濟體,也會影響世界貿易組織本身。這次審議的背景又是在世界經濟非常低迷的情況(進行的),對中國的審議成為世貿組織上半年最關注的焦點。中國加入世貿組織10年后,我們越來越受到關注,我們的影響力也越來越大,通過審議我們對自己的定位有了一個新的認識。”
世貿組織對中國貿易政策的審議是在12號和14號分兩天進行的,世貿組織除中國外的153個成員對中國過去兩年來的貿易政策、宏觀經濟政策等內容進行提問和審議。本次審議中,中國共收到了來自30個世貿成員的1720個問題,是世貿組織成立以來在貿易政策審議中收到問題最多的一次。這些問題涉及中國的貿易政策、匯率政策、宏觀經濟、出口限制、產業政策、在多哈回合中扮演的角色等。
在本次審議中,世貿成員普遍對兩年來中國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取得的成就表示贊賞,高度評價了中國在全球經濟持續低迷的情況下,仍然保持了經濟持續、快速的增長,并肯定了中國在包括推動多哈回合談判在內的多邊貿易體制中所發揮的積極和建設性作用。發展中成員對中國以實際行動支持“南南合作”表示了贊賞。與此同時,還有一些國家反復強調中國入世十年來獲得巨大收益,要求中國承擔更大的責任。
對此,俞建華表示,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十年是快速發展的十年。這十年的發展是在入世的背景下取得的,但不應該把全部發展都歸結于入世。中國會根據特殊的國情,來承擔自己相應的國際責任:“世界經濟處在一個特殊的歷程當中,各國都應該為世界經濟做一些力所能及的貢獻。中國是世界貿易大國,是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人均(GDP)又在90位左右,這樣特殊的國情在世貿組織里是不多見的。一方面應該強調我們的責任,主動地承擔國際責任;與此同時,我們承擔的國際責任不能違背我們的國情。要從國情出發,從自身的能力出發,來為世界經濟、為世貿組織多邊貿易體系多做貢獻。”
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是世界貿易組織的三大功能之一,目的是保證成員貿易政策的透明度,加強其他成員對被審議成員經貿政策的理解。俞建華將貿易政策審議機制比喻為“體檢中心”,認為是各國對中國經濟體制、貿易政策措施進行集體診斷、聽取意見的好機會。
他說,世貿各成員在本次審議中提出的問題都與中國“十二五規劃”的方向一致,對中國經貿政策的制定具有積極的借鑒作用,中方對此予以高度重視:“總的來說,我們這次來是有收獲的。我們介紹了我們的政策,我們許多的政策贏得了更多的理解,更多的成員對我們的政策、對我們對世界經濟的貢獻、對多邊貿易體制的貢獻、對最不發達國家的幫助都給予了充分的肯定。對提出來的問題,我們應該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俞建華肯定了加入世貿組織對中國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他認為,世貿組織是推動中國改革、發展和創新的一個外在動力,中國入世十年,收獲的是一個多贏的結果:“審議中很多成員都說,中國入世十年來,(他們)與中國的經貿關系得到了快速發展,中國成為很多世貿組織成員第一大貿易伙伴,我們對很多國家的投資也在快速地增長。中國入世是一個多贏的局面,對中國有利,對世貿組織成員有利,對世貿組織本身也有利,增加了世貿組織的多邊性,增加了世貿組織結構的平衡。”
上一海運新聞:浦東航運初現金融集聚效應
下一海運新聞:集裝箱運輸從沿海走向內河 更重江海聯運和區域合作
本文轉載國內海運公司,更多詳情請查閱www.blyrtmu.cn
|
|
|